你對英文的感覺是什麼?
如果要用七個形容詞簡單描述你過往學習英文的經驗,你會怎麼描述呢?
以下這些形容詞是預約英文一對一學習方向諮詢以及來上自然發音體驗課的朋友們所分享的英文學習經驗
1. 過去學英文覺得辛苦吃力、不好玩、緊張、嚴肅、死板、沒有熱情
2. 有時是有趣的,有時是害怕的,驚嚇的,需要長久練習,文法很難,看到一長串的子句會很害怕,時式變化有時會清楚。
3. 過去也常斷斷續續去補習班上課,但也沒有大成效。和不愛複習有關吧。買了一堆子英文學習書,卻也不愛翻閱對英文有興趣,不排斥,對於開口感到害怕,會緊張到一片空白,口說的單字跟五歲小孩一樣簡單,並且會忘了文法
4. 不是很開心,很煩要背一堆單字、還要搞懂文法
5. 作業很多、有趣、搞不懂、要背很多、
6. 空空的,記憶不多,很淺的回憶,要花相當時間的,要記的很多(單字很難記,片語,文法)
7.虎頭蛇尾退縮害怕容易比較沒信心喪氣羨慕別人流暢的溝通
8. 挫折、成就感、羞恥感、焦慮、好奇、好玩、壓力(於團體中講話時)
9. 很糟糕、像漿糊般模糊又痛苦的單字、惡夢、很難背單字、沮喪、焦慮、像無字天書
10. 複雜、不確定、害怕、緊張
11. 辛苦、聽不懂、困惑、害怕
12. 害怕講錯、記不住、忘的快、複雜、大小寫記錯
13. 糟糕、窘、煩惱、不開心、很難、學不會、記不住
14.難背、聽不懂、困難、無法持續有精神的學習、死背、不敢開口、背完容易遺忘、覺得學不好,容易放棄
15.難、難、難、難、難、難、難
16. 填鴨式、應付考試而學英文、不敢說、聽力也不ok
17.枯燥、死板、無趣
18.雜亂無章、毫無頭緒‧‧‧‧等等。這份清單Vivek還可以繼續列下去呢!
從這些分享可以得知大部分在英文學習遇到挫折的朋友們對於英文的學習印象大多是負面的,而正是這些過往的負面學習經驗阻礙了現在的英文學習,所以在Vivek設計的英文學習課程中不是急著要教你開口說英文而是透過不同的活動設計以及新的學習方式去理解是什麼阻礙了你的英文學習,並且學習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多一點慈悲,用自己現在適合的方式灌溉這棵曾經被不當對待的英文小樹苗,只要給予適當的陽光、空氣和水,這棵英文小種子或是小樹苗一定可以長成一棵大樹的!
經過了十堂自然發音密集課程或是繪本班課程之後學員們現在對於英文的感受如下
1. 很有趣、自動去學、已經融入生活中
2. 享受英文的事物、有些期待
3. 有意思的、隨處課見的、不那麼遙不可及
4. 英文已經變得容易學習沒有壓力
5. 有趣、有規則、無想像中難
6. 回到小時候學習的樂趣:簡單、有趣、不害怕說
7. 英文算是生活中的一部份,常常會去看它,只是可惜些比較沒有機會去講。所以,對這部分還是會怕怕~哈
8. Read to learn or learn to read.我現在可以很清楚依我的目的而決定步驟的內容。比方說,我在看公司的電子新聞時,我要的是從文章中得到知識而並不是學習英文,所以我只要抓大綱就好。但如果是英文歌詞,我想要的是英文的用法,所以我會用層疊的學習(反覆的聽,再把歌詞印出來,跟著唱,最後查單字,再繼續聽)ㄧ首歌。這是我目前新的學習方法。稱為婉玲式學習(1註:Vivek的中文名字)....哈哈。卸除了對英文恐懼的那層面紗,我瘋狂的接觸我有興趣的英文。我不斷的驗證婉玲式的學習方式很有效。能透過英文而了解另ㄧ個國家的人的想法是很愉悅的。我覺得最神奇的還是,我每天可以持續著看一點"the whole brain child"!我已經要開始看第五章了,寫到這我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 By Celine
註:Celine目前正在看的〝The Whole Brain Child〞 這本書的網站介紹:http://www.drdansiegel.com/books/the_whole_brain_child/
9. 我發現學習英文有時候實來自於自己的恐懼跟不持續。這次出國一趟,也更發現語言是用來溝通,只有想辦法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意思,說得對不對,發音準不準,好像就變成了其次了。當然,為了想讓溝通更容易,並且更了解不同地方的歷史文化,也成了學習英文的動力。開始覺得學習英文其實有更多元的方式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也可以依照自己的需要來調整,真的比較有幫助,我會繼續努力下去的。By Mypiggy
註:Piggy在七月份的時候跟工作伙伴去法國自助旅行約三週
經過了3-4個月的練習大部分的學員或多或少都改變了對英文學習的看法,因為不再需要用過去背單字應付考試的方法學習,反而打開了一個更寬廣的視野來看待英文,不再只是停留在要把英文學好,而是如何透過英文和世界連結,如何保持一顆開放的心學習。
最後附上:這段摘自”孩子為什麼從學習中逃走第一章” 的文字獻給曾經從英文學習中逃走的成人們,當你準備好用不同的視野來看待學習本身,而不是透過考試成績來衡量自己學習的程度,也許你會發現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富有價值與意義的事。
在[勉強](為考試而念書)的世界中,我們不曾遭遇任何事任何人更不曾貼近自己;我們尊重辛苦多於快樂順從多於批評重視反覆多於創造。
這是為了將來犧牲現在,以獲得財富地位權力為代價的世界。
但在學習的世界中,孩子能持續與事物與他人對話,更與自己對話....是在這片看不見的土地中自我翱翔,將土地上所發生的一切與自己連結的世界....(左藤學著黃郁倫鐘啓泉譯)
什麼情況讓語言學習變得更容易?
與學習者生活經驗相關
對學習者而言,語言必須是完整的、有意義的,而且與生活
具有生活和學習上的目的
學生必須是為了自己生活上和學習上的需要而使用語言。在
以意義為中心
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透過語言學習了其他事物。如果
尊重學習者的個別差異
學校所提供的語言課程,應該善加利用學生入學前已具備的
學習者擁有使用語言的自主權
學校的課程應該能在學習上授權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自己學
摘自: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
作者:Ken Goodman
譯者:李連珠
出版社:信誼
當語言具有下列特質時,比較容易學習:
是真正的、自然的
是完整的
是有意義的、可以理解的
是有趣的
是與學習者相關的
是屬於學習者個人的經驗
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具有社會性功能
對學習者而言是有目的的
學習者自己想學的
學習資源是唾手可得的
學習者有使用的自主權
摘自: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
作者:Ken Goodman
譯者:李連珠
出版社:信誼